4月10日晚間,德邦股份發布了一則人事公告——於(yu) 當日收到到公司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單劍林先生遞交的書(shu) 麵辭職報告,單劍林因個(ge) 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職務。
高管離職,即便是對上市公司講,也並非什麽(me) 大事。但單劍林的辭職,卻引發了快遞圈不小的關(guan) 注。因為(wei) ,他已經是近期第三位從(cong) 德邦快遞離職的總裁級高管。
在此之前的3月18日,德邦快遞董事兼副總經理韓永彥也遞交了書(shu) 麵辭職報告,同樣因個(ge) 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及副總經理職務;
3月4日,德邦快遞另一高管副總經理黃華波也提出辭職。與(yu) 前述兩(liang) 位高管的辭職原因不同,黃華波請辭的原因是健康原因,而且在辭職後仍繼續擔任公司董事。
短短一個(ge) 月,高管“三連失”。以至很多朋友在談及這事的時候都在調侃:作為(wei) 德邦快遞的掌門人,老崔(崔維星)還能坐得住嗎?
(圖源:德邦快遞官網)
01“急流勇退謂之知機”
老崔的感受和想法暫且不聊,我們(men) 先來扒一扒這三個(ge) 人為(wei) 什麽(me) “不約而同”地選擇在此時請辭。
員工離職,尤其是高管離職,一般來講有兩(liang) 個(ge) 原因:一是錢沒給到位,受了委屈;二是職業(ye) 空間在現有平台遇到了“天花板”或者“見頂”,想換個(ge) 環境謀求更大的發展。
反觀德邦快遞最近請辭的三員大將,除去健康原因的黃華波(僅(jin) 是卸任管理職務,仍是董事),單劍林和韓永彥均不再擔任任何職務,堪稱“裸辭”。
“單劍林相當於(yu) CFO,韓永彥曾為(wei) 德邦快遞第一任輪值CEO,兩(liang) 人的分量不言自明。德邦對員工和高管的激勵一直在對標華為(wei) ,能夠做到這個(ge) 級別,待遇自然不會(hui) 差。因此,選擇在這個(ge) 時候離職,基本上隻剩一種可能——迎接新的挑戰,謀求更大發展。”
老鬼的朋友安德華說,德邦快遞這兩(liang) 位業(ye) 務大將離職,多半是被“挖角”。而對方之所能能夠成功“挖角”,除了當事人的主觀意願,客觀上也跟德邦快遞的近況密切相關(guan) 。
4月3日,德邦快遞發布2018年年報。年報顯示,2018年業(ye) 務量為(wei) 4.83億(yi) 票,同比增長54.21%;營業(ye) 收入為(wei) 230.25億(yi) 元,同比增長13.15%。其中,快遞業(ye) 務收入突破百億(yi) 大關(guan) ,達到了113.97億(yi) 元,同比增長64.50%,並且反超快運,成為(wei) “主業(ye) ”。
在此之前,為(wei) 了力推“大件快遞”戰略,德邦先把名稱由“德邦物流”更改為(wei) “德邦快遞”,之後又將品牌Logo來了一次大換臉,力求從(cong) 市場定位和消費認識,全方位“快遞化”。
快遞營收反超快運,意味著德邦這種向“大件快遞”轉型的戰略取得階段性成功。對此,崔維星在2018年年報中致股東(dong) 的信中了明確表示:
德邦快遞僅(jin) 用5年時間,便實現了快遞業(ye) 務從(cong) 0到100億(yi) 的突破,成為(wei) 大件快遞細分市場的行業(ye) 龍頭。大件快遞是公司近年來業(ye) 務轉型的一次成功實踐,也是公司成立23年來多次成功轉型的一個(ge) 縮影。
老鬼想說的是,轉型的5年裏,德邦先後進行了業(ye) 務單元變革、運營體(ti) 係變革、組織加構變革以及參與(yu) “雙11”物流大戰、衝(chong) 擊上市、更名換臉等等一係列重大改變。韓永彥和單劍林既是見證者,也是深度的參與(yu) 者。
以韓永彥為(wei) 例,自2007年大學畢業(ye) 入職德邦,從(cong) 分公司一線統計員做起,曆經區域經理、項目負責人、大區總經理;2011起入職總部,先後擔任辦公室主任、營運分析中心總經理、新業(ye) 務研究部總經理、快遞業(ye) 務管理部高級總監等核心崗位;2013,德邦正式進軍(jun) 快遞,韓永彥從(cong) 2014年初即調任快遞業(ye) 務管理部總經理助理,之後職業(ye) 生涯迎來頂峰,及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快運事業(ye) 群總裁,並曾出任輪值CEO。
從(cong) 這個(ge) 履曆不難看出,德邦轉型快遞的5年恰恰也是韓永彥個(ge) 人能力得到充分實施和價(jia) 值最大化的5年。然而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根據德邦快遞2018年年報披露的信息,韓永彥、黃華波、單劍林這三位已經辭職的高管,年薪雖然均在百萬(wan) 元以上,最高者達到了173萬(wan) ,但他們(men) 在公司的持股數量卻都為(wei) 0。
“急流勇退謂之知機。”
作為(wei) 職業(ye) 經理人,弄清這些背景後,韓永彥等人看似很突然的請辭,也就不難理解了。
辭職公告發布的第二天,韓永彥特意在朋友圈發信息感謝“東(dong) 家”長達12年的培養(yang) 、認可和知遇之恩,一詞一句總關(guan) 情。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對於(yu) 有著物流界“黃埔軍(jun) 校”之稱的德邦快遞來講,類似的情況恐怕也早已司空見慣,習(xi) 以為(wei) 常了。因為(wei) 他們(men) 不是德邦第一個(ge) 出走的高管,當然也不會(hui) 是最後一個(ge) 。
02崔維星的“人才轉盤”
高管接連請辭,德邦快遞依然波瀾不驚。這背後,源於(yu) 其特色的企業(ye) 文化以及自2006年起就建立起來的一套完整的校招人才和培養(yang) 體(ti) 係。
正是有了這個(ge) 打底,德邦在人才方麵,尤其是業(ye) 務專(zhuan) 才和管理幹部方麵的“造血”和“輸血”能力才得以曆久彌新,堅不可摧。
德邦快遞2018年年報信息顯示,從(cong) 2005年校園招聘試點,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德邦快遞累計招聘了11649名本科生、1383名碩士及博士研究生。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大學本科學曆及以上的員工比例約為(wei) 17.88%,大專(zhuan) 學曆及以上的員工比例達到39.01%。
除此之外,德邦快遞內(nei) 部設立了德邦大學,所有員工均需定期參加內(nei) 部培訓。各個(ge) 層級的管理人員基本來源於(yu) 內(nei) 部提升,豐(feng) 富的人力資源儲(chu) 備,保障了公司快遞等各項業(ye) 務規模擴張對各層級管理人員的需求。
僅(jin) 在2018年,德邦大學的兼職講師團隊規模就已經達到2205人,開設培訓課程6.44萬(wan) 小時,先後有25.57萬(wan) 人次參加和接受了各項培訓。
現在回過頭來再看文章最開始的問題:高管“三連失”,作為(wei) 德邦快遞的掌門人,老崔還能坐得住嗎?
回答這個(ge) 問題,老鬼想到了2018年國慶節期間在德邦總部跟崔維星的一次對話。期間,崔維星在聊到德邦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時表達的一個(ge) 觀點讓人印象深刻。崔維星做了一個(ge) 研判——
德邦不擔心高管流失,反而還抱著一種“樂(le) 見”的心態。從(cong) 趨勢來講,快遞和快運的邊界會(hui) 越來越模糊,互相滲透,這種滲透不隻是體(ti) 現在業(ye) 務體(ti) 係上,人才流通上也一樣。就目前來講,快遞公司起網快運或者轉型快運,第一想到的就是從(cong) 德邦挖人。從(cong) 德邦出走的高管到同行的公司擔任總監的一抓一大把,總裁級的也不少,CEO級別的也已經開始出現。
老崔同時也給出一個(ge) 預言——
我相信,隨著幾大上市快遞公司職業(ye) 化進程的推進,一定還會(hui) 從(cong) 德邦引進更多的人才並委以更多更重要的職務。為(wei) 什麽(me) 必須是德邦的人?因為(wei) 德邦培養(yang) 出來的人素質和能力都過硬,隻有我們(men) 的人是最合適的。我們(men) 不怕被挖人,儲(chu) 備力量源源不斷,但被挖走的人,“德邦印記”會(hui) 伴隨他職業(ye) 生涯的全部,不管走到哪裏,都不會(hui) 抹去。
這就是崔維星最引以為(wei) 傲的“人才轉盤”。
這個(ge) “人才轉盤”對德邦快遞意味著什麽(me) ,已經不言自明;但崔維星更深層次的考量,顯然不在於(yu) 此。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