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喜:現代物流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支撐
2022-04-24 16:24:32
842
0
天九国际平台手机版官网入口 ​吳幼喜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簡稱意見)中第三條“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明確指出:推動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廣標準化托盤帶板運輸模式。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數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設,推動第三方物流產(chan) 業(ye) 首页天9国际手机版和商業(ye) 模式創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化平台企業(ye) 和天9国际官方网站企業(ye) ,促進全社會(hui) 物流降本增效。加強應急物流體(ti) 係建設,提升災害高風險區域交通運輸設施、物流站點等設防水平和承災能力,積極防範糧食、能源等重要產(chan) 品供應短缺風險。

1.jpg

(吳幼喜)

《意見》從(cong) 物流基礎設施、運輸標準化、第三方物流、應急物流等方麵對現代物流建設提出明確方向和舉(ju) 措,肯定了現代物流業(ye) 對發展統一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撐作用和關(guan) 鍵一環,在業(ye) 態上,流通、交通和物流三網共構組網,物流企業(ye) 運營中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多流疊加,共同助力發展天9国际官方网站。

具體(ti) 來說,物流業(ye) 的支撐功能體(ti) 現在:

一、國家物流樞紐網絡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將搭建物流業(ye) 運營網絡的硬件構架,在全國範圍內(nei) 建立一個(ge) 暢通、高效、綠色的綜合運輸樞紐節點體(ti) 係,這將推動全國樞紐和區域內(nei) 倉(cang) 儲(chu) 配送資源融合,打造多個(ge) 集散便利、功能共享的基礎設施平台。通過幹支結合,連通和輻射不同經濟區域、大中小城市和不同類型社區多個(ge) 層麵,在全國範圍內(nei) 提供統一的、高質量的物流服務。

近年來,針對我國物流產(chan) 業(ye) 的發展規劃、體(ti) 係構建、組織管理、服務標準等多個(ge) 方麵密集出台了一係列政策,中央密集出台了鼓勵支持現代物流發展的規劃和政策,2021年2月黨(dang) 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nei) 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納入“碳達峰十大行動”。《“十四五”現代流通體(ti) 係建設規劃》對現代流通體(ti) 係建設進行了戰略性布局、係統性謀劃,提出一係列可操作、可落地的重點任務,為(wei) 進一步擴大流通規模,提高流通效率,推動流通領域創新,激發流通企業(ye) 活力提供有力支撐。《“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 年布局建設 100 個(ge) 左右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同時針對冷鏈物流“最先一公裏”和“最後一公裏”等行業(ye) 難題提出了科學可行的指導方案,規劃提出打造“三級節點、兩(liang) 大係統、一體(ti) 化網絡”的冷鏈物流運行體(ti) 係。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國家物流樞紐增至70家,支持重大物流基礎設施互聯成網,形成樞紐經濟新增長極。國辦印發《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you) 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多式聯運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基本形成大宗貨物及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以鐵路和水路為(wei) 主的發展格局,全國鐵路和水路貨運量比2020年分別增長10%和12%左右,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運輸結構調整進入新階段。

可見中央部委近年來頻繁出台的物流規劃和政策具有非常具體(ti) 的目標和指向,為(wei) 統一大市場建設奠定了堅實的規劃基礎和發展框架。這些目標的達成將優(you) 化、完善各類經濟區域內(nei) 、多種物流業(ye) 態的資源布局,提升不發達或落後地區的物流發展水平,促使物流企業(ye) 提質增效,完善服務和保障製造業(ye) 和城市消費,按照產(chan) 業(ye) 鏈要求,建立從(cong) 綜合樞紐、各類城市倉(cang) 配、社區配送等涉及天9国际官方网站的高質量物流服務,不斷提高物流業(ye) 對工商企業(ye) 和客戶的響應速度和服務品質。

二、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提高專(zhuan) 業(ye) 化服務品質,注重首页天9国际手机版創新。

現代物流是從(cong) 製造業(ye) 和商業(ye) 等產(chan) 業(ye) 附屬功能中分化出來的,其服務對象也從(cong) 傳(chuan) 統的工商企業(ye) 及機構發展到既有企業(ye) ,更增加了成千上萬(wan) 個(ge) 人消費者,這極大拓展了市場邊界和規模,購買(mai) 體(ti) 驗場所也從(cong) 商店超市走向互聯網網頁,包括國外購物,通過快遞配送進入千家萬(wan) 戶,為(wei) 居家購物消費提供了手段和保障。

另一方麵,必須看到的是社會(hui) 上還有一部分企業(ye) 仍保留或發展內(nei) 部物流,自我投資建設倉(cang) 庫、碼頭、箱站、車輛等設施,客觀造成占用市區寶貴用地,且內(nei) 用不足,資源閑置,也因多元化投資和經營,影響相關(guan) 企業(ye) 聚焦核心業(ye) 務競爭(zheng) 力。《意見》明確提出鼓勵發展第三方物流,鼓勵傳(chuan) 統商貿製造企業(ye) 外包物流,打破小生產(chan) 觀念和地方保護主義(yi) 做法,這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在物流發展方式上必須解決(jue) 的一個(ge) 重大戰略問題。

在互聯網經濟和新消費觀的推動下,第三方物流也從(cong) 單純的貨物運輸、倉(cang) 儲(chu) 等簡單物流服務進入到貨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多流疊加,網站店家、供應商和分散的客戶對配送安全和響應速度的要求推動第三方物流企業(ye) 迅速進入數字經濟和裝備創新領域,不斷發展倉(cang) 庫碼頭裝卸自動化、車輛駕駛智能化、最後一公裏無人配送等新技術,提高貨物運輸和周轉效率,用物流高速度把市場經濟送入快車道。

三、發展應急物流成為(wei) 新常態。

應急物流不是使生活變得更豐(feng) 富多彩的物流,而是在城鄉(xiang) 正常生活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或中斷情況下,物流對一些城市和農(nong) 村進行基本生活保障和防災、防疫物資的組織配送活動,這是市場經濟的必備功能,也是物流業(ye) 的公益使命。

自2019年武漢爆發新冠疫情以來,全國多個(ge) 城市連續不斷發生疫情,嚴(yan) 重者甚至封樓封區封城封公路,這導致正常的物流配送活動中斷,造成部分城市居民生活困難,引發民怨。而不少城市的應急物流有名無實,在嚴(yan) 控疫情的措施下,貨物流動和物流人員也往往被一刀切,造成保障難以到位。

《意見》把應急物流提高到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高度,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會(hui) 應急物流發展的不成熟,也體(ti) 現了社會(hui) 特別是地方政府對重大傷(shang) 害造成的影響存在認識不充分的心態,物資準備不充分,自我救濟手段單一。

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應急物流也是一種體(ti) 係建設,更是一種機製建設,首先應該定位從(cong) 屬於(yu) 各級政府應急救災功能中,在政府聯合救災機製中發揮物資保障的作用。如在疫情封城情況下,外地救災物資和醫療用品運輸可建立城外轉運中心交接,外地司機不需要進城,避免出現疫情破口。在城市內(nei) 部,城市管理者集中統籌公交、郵政等物流公司車輛,安排司機和人員進行分區街配送,開放一部分符合防疫要求的快遞公司人員進行居民樓配送,例如武漢疫情中後期的應急物流經驗值得總結。

應急物流不是一個(ge) 新課題,難在發生重大災害或疫情時,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運行管理機製和流程,這要求城市管理平時應有應急預案和SOP,城市也要建立有常見災害發生時所需要的物資儲(chu) 備和倉(cang) 儲(chu) 配送能力。從(cong) 責任來說,更應是各級政府的基本功。

必須指出的是,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進程中,推進現代物流體(ti) 係建設宜采用市場化方式,鼓勵各種類型的企業(ye) 自主經營、自我投資、自負盈虧(kui) 、自我發展,包括引進外資物流企業(ye) ,而不能由各級政府包辦代替或拉郎配,這些路徑和經驗也為(wei) 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案例所證明。

(作者吳幼喜 係研究員、財經作家)

底圖.jpg

點讚
收藏
​吳幼喜
共發表1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