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的物流支點(上):長榮海運的噩夢
2021-04-15 18:47:44
1614
0
天九国际平台手机版官网入口 埼玉

4月14日,台灣省長榮海運表示,接獲租船“長賜”輪(EVER GIVEN)日本船東(dong) 通報,這艘船已於(yu) 4月13日收到埃及法院的正式扣押令。

微信圖片_20210415180225.jpg

而4月7日,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向船東(dong) 提出9.16億(yi) 美元的賠償(chang) ,其中包含3億(yi) 美元的救助費用、3億(yi) 美元的商譽損失費用,以及其他損失……

32631460061785513.jpg

此前3月23日,長榮海運從(cong) 給日本船東(dong) 租用的超大型貨輪“EVERGIVEN”號(長賜號)在蘇伊士運河新航道上發生擱淺,導致248艘貨船被堵塞, 29日,蘇伊士運河貨輪擱淺危機暫時解除,而長賜輪的危機卻接踵而至:31日,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要求超10億(yi) 美元的賠償(chang) ,此外還有打撈公司的巨額報酬等待交付,由此引發對全球天9国际官方网站的影響也正持續發酵……

台灣作為(wei) 島嶼經濟,與(yu) 世界接軌的物流方式隻有兩(liang) 種:海運物流、航空貨運。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失去這兩(liang) 類交通物流支撐,台灣省就淪為(wei) 一片孤島。而民進黨(dang) 在台獨線路上越走越遠的經濟支撐,離不開航運物流和航空物流。天九国际平台手机版官网入口分兩(liang) 期做以分析。

台灣海運三腳架:長榮+陽明+萬(wan) 海

說起此次事件主角EVERGIVEN號,其背後的承運者正是來自中國台灣的長榮海運,在這裏就不得不提與(yu) 其並稱“中國台灣航運界三巨頭”的陽明海運、萬(wan) 海航運。

長榮海運的母公司長榮集團,其創始人張榮發跟“台獨教父”李登輝及陳水扁關(guan) 係密切。早年,陳水扁在做執業(ye) 律師時得張榮發信任和賞識,曾長期擔任長榮集團的法律顧問。在陳水扁爆出弊案後,張榮發也逐漸與(yu) 陳水扁切割。但長榮集團與(yu) 民進黨(dang) 關(guan) 係密切。

(1)長榮海運首開雙向航線。成立於(yu) 1968年的長榮海運在運營之初,就遭遇全球能源危機,在海運市場被大幅度削弱的情況下,長榮海運抓住機遇,打造台灣第一隻全貨櫃船隊;後又在1984年,開創了環球東(dong) 西雙向全貨櫃定期航線,用全自動貨櫃船連接亞(ya) 、歐、美的運輸網絡,並於(yu) 2002年改為(wei) 二條鍾擺航線,為(wei) 靈活適應市場需求,在1985年就已是全球最大貨櫃船公司,其在遠洋航運領域的地位不言而喻。

目前,長榮海運擁有77艘船舶的訂單,訂單總運力為(wei) 719114TEU,在全球百大班輪運輸公司中位居Top1,發展至今,長榮海運共經營約198艘全貨櫃輪,且擬建造20艘15,000TEU集裝箱船,在船隊規模與(yu) 承載量都居全球領先地位。

(2)陽明海運保持血液新鮮。成立於(yu) 1972年的陽明海運,通過與(yu) 日本K-Line、韓國Hanjin等國際知名船公司的聯營合作,擴張通達全球的高密度運輸網絡,僅(jin) 在2007年,陽明海運就發展至94艘營運船舶,承運能量高達400萬(wan) 載重噸,年營運貨櫃逾240萬(wan) TEUS。

在陽明海運強調船齡年輕化的經營理念中,將規劃於(yu) 2022年前,交付10艘自建2,800 TEU級、14艘長租11,000 TEU級全新全貨櫃輪,而在4月1日那天,第8艘2800 TEU級集裝箱船“永明”輪得以交付,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提升運力效率、降低營運成本,已成為(wei) 成為(wei) 全球平均船齡最年輕的公司之一。

(3)萬(wan) 海航運運輸網絡綿密。萬(wan) 海成立於(yu) 1965年,最初以台灣、日本等近海原木運輸業(ye) 務為(wei) 主,隨著亞(ya) 太經濟圈擴張,萬(wan) 海將船隻全換為(wei) 全貨櫃輪,自此打破了被外商壟斷航運市場的局麵,逐步布局出覆蓋亞(ya) ,美,非等大洲34個(ge) 國家,153個(ge) 航點的運輸網絡,2002年被評選為(wei) 全球獲利能力第一的航運公司,並保持了連續5年獲利能力位居全球前5名的成績。

發展至今,萬(wan) 海的自有船隊規模達70艘,TEU總計328037,隨著萬(wan) 海規劃的8艘3055TEU集裝箱船逐漸交付,又有6艘13000TEU集裝箱船將在2023年前交付,已成為(wei) 亞(ya) 洲區間航次最密集、服務網路最完整的航運公司。

(4)三巨頭盈利頗豐(feng) :根據Alphaliner更新到今年3月1日的數據來看,長榮海運占全球運力份額5.4%,陽明海運與(yu) 萬(wan) 海航運分別占到2.6%、1.3%,三家航運公司的總體(ti) 排名為(wei) 第7名、第9名、第11名,除去三巨頭在運力方麵穩定發揮,在營收方麵也收獲頗豐(feng) :

在長榮海運去年公布第三季度財報,稅後淨利潤約人民幣18.97億(yi) 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59倍,單季獲利超過了過去三年獲利總和;而陽明海運在今年2月的最新業(ye) 績也達208.3億(yi) 元新台幣,創下月度營收新高;萬(wan) 海航運更是在去年營收超百億(yi) ,達新台幣113.17億(yi) 元,創下1996年上市以來新高。

海運界自去年下半年回春、到短時間營收頗豐(feng) ,很大程度上是疫情催生的需求與(yu) 跨境電商的助力,而艙位與(yu) 人力吃緊、運費高漲,油價(jia) 卻維持較低水平,這也給海運企業(ye) 創造了高盈利空間。

馳離大陸:台獨化新南向後物流

作為(wei) 台獨意識強烈的蔡英文,執政以來就極力推進台灣經濟與(yu) 大陸的脫鉤,新南向政策就是這個(ge) 背景下誕生的。

新南向政策是蔡英文參加2016年選舉(ju) 時提出、意加強與(yu) 東(dong) 南亞(ya) 國家、澳大利亞(ya) 、新西蘭(lan) 等18國聯係的政策,雙向投資實施以來,2020年台對新南向國家投資金額與(yu) 2016年相比增長18.8%,新南向國家對台投資則上漲61.6%,而實際上,台對新南向國家的出口份額從(cong) 21.2%連年下降至17.7%。

①海運業(ye) 助推新南向:由台港務局占股近12%的陽明海運,在2017年就配合新南向政策,在印尼泗水與(yu) 港務局合資成立公司;2018年,台港務局對陽明海運、台灣航業(ye) 、中華郵政、德翔海運等公司提出合作,砸下12億(yi) 新台幣在新加坡成立台源國際控股公司;陽明海運後又在2019年成立陽明印尼股份有限公司,由陽明海運代表周秉瑩擔任首任總經理。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陽明海運2017年前三季累計營收約32.9億(yi) 美元,營業(ye) 淨利約1667萬(wan) 美元,稅前盈餘(yu) 約627萬(wan) 美元,稅後虧(kui) 損約273萬(wan) 美元,較去年大幅減虧(kui) 99%,而第三季度轉虧(kui) 為(wei) 盈單季稅後利潤約4189萬(wan) 美元,現在的陽明海運能夠反虧(kui) 為(wei) 盈,與(yu) 實施新南向政策也有著一定的聯係。

②“水果政治”失策:水果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台灣地區的一大名片,也是在新南向政策中的重點內(nei) 容。據統計,在目前台灣地區總產(chan) 量約42萬(wan) 噸的菠蘿中,超9成流向大陸,而就在去年,在運往大陸的菠蘿中多次存在檢疫問題,為(wei) 防範植物疫情風險,大陸宣布自3月起暫停台灣地區菠蘿輸入。

菠蘿生意一被叫停,台灣經濟結構上下都受到動蕩,為(wei) 緩解這一窘境,台當局選擇求助外援,預計5月向澳大利亞(ya) 海運出口首批6噸菠蘿,甚至將少量菠蘿空運出口。而據《2020/2021年冷箱年度回顧和預測》報告中顯示,水果海運進出口貿易增速超過其他主要大宗商品,且平均年增長率為(wei) 5%,水果海運前景可謂是一片大好,在如此市場背景下,台灣此次多有撿了芝麻、卻丟(diu) 西瓜的意味。

海運是台灣發展島嶼經濟與(yu) 貿易最為(wei) 關(guan) 鍵的運輸方式,也是台灣產(chan) 業(ye) 結構的重要支點,必須與(yu) 市場保持同步。新南向政策的背後無非是台獨思想作祟,而我國是第一製造業(ye) 大國,不論是全球天9国际官方网站還是地區貿易方麵,終究都繞不開大陸市場。

底圖.jpg

點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