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運敲安全警鍾 平台“防騙”怎麽辦?
2024-12-30 23:09:20
835
0
天九国际平台手机版官网入口 之郎

近日,一則涉案金額超300萬(wan) 元,波及全國24個(ge) 省市的某冒牌物流公司雙向詐騙案引起廣泛關(guan) 注。

目前,我國網絡貨運市場運費規模已超7000億(yi) 元。數字貨運已經深度重塑中國道路貨運市場,但平台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

12月20日,國家數據局等部門發布《關(guan) 於(yu) 促進企業(ye) 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也為(wei) 物流產(chan) 業(ye) 互聯網帶來重大利好。而該意見明確提出,“提升數據安全合規治理效能”等內(nei) 容。

image.png

數字貨運行業(ye) 該如何維護安全發展?

一、幾多隱患,幾多風險

目前,全國網絡貨運平台共接入社會(hui) 運力798.9萬(wan) 輛,駕駛員647.6萬(wan) 人。

如此規模的從(cong) 業(ye) 群體(ti) 、如此龐大的市場、天量的資金流水,讓不法分子也垂涎欲滴。為(wei) 啥不法分子就能頻頻得手呢?除了部分用戶的安全意識較弱外,貨運平台安全責任的缺失更是重要原因。

1、貨車司機的兩(liang) 難

隨著網絡貨運平台的普及率不斷提升,幾乎所有貨源都在平台上發布。然而,貨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卻參差不齊,部分貨源為(wei) 二手甚至三手,司機難以辨別真偽(wei) 。一手貨源雖然存在,但司機難以確認對方身份是否真實,導致交易風險增大。

對於(yu) 貨車司機而言,上平台已成為(wei) 不可逆轉的趨勢,拒絕使用平台等同於(yu) 與(yu) 時代脫節。然而,平台上的低報貨物價(jia) 值、貨損不認賬、虛假身份等問題頻發,嚴(yan) 重損害了司機的利益。

“我們(men) 跑長途的都指望賺個(ge) 辛苦錢養(yang) 家糊口,可現在不知道哪一單就會(hui) 踩雷。有些貨主故意低報貨物價(jia) 值,遇到貨損貨差就不認賬。有的平台把關(guan) 不嚴(yan) ,什麽(me) 人都能注冊(ce) ,虛假貨源、虛假身份害人不淺。”司機師傅老嚴(yan) 如是說道。

根據《2023年貨車司機從(cong) 業(ye) 狀況調查報告》,超過半數的司機反映平台的身份驗證和貨源信息的準確性存在較大問題。這些司機對平台問題的反映在實際案例中得到了印證。見下表1。

image.png

貨運安全事件頻發的背後,看似主要是司機和貨主自身風險意識淡薄、法律意識缺乏導致的交易安全問題。但究其根本,是部分貨運平台局限於(yu) 做撮合,不承擔平台對承運人和托運人的責任;也有許多自稱是網絡貨運平台的,卻因為(wei) 風控、技術能力不到位,未完全履行網絡貨運平台企業(ye) 的責任。

2.平台風險地雷

“網絡貨運與(yu) 撮合匹配是什麽(me) 關(guan) 係?為(wei) 什麽(me) 這個(ge) 問題很重要?因為(wei) 在很多的社會(hui) 輿情中,都混淆了這兩(liang) 個(ge) 概念,很多撮合匹配造成的詐騙以及各種糾紛,最後都算到了網絡貨運頭上。但實際上,在現行的網絡貨運管理辦法中,清楚寫(xie) 明了撮合匹配不屬於(yu) 網絡貨運。”路歌董事長馮(feng) 雷說到。

部分用戶安全意識的淡薄使其分不清物流撮合平台與(yu) 真正的網絡貨運平台,以為(wei) 二者都是具有牌照的“正規軍(jun) ”,故而屢屢上當。

近年來,網絡貨運平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底,已有3286家企業(ye) 取得了網絡貨運經營資質。然而,由於(yu) 準入門檻相對較低,行業(ye) 發展也呈現出魚龍混雜的局麵。

有數據顯示,在已獲許可的網絡貨運平台中,真正具備全國性運營能力的不足100家,多數企業(ye) 存在重資質、輕合規的問題。更有甚者,一些根本不具備網絡貨運資質的企業(ye) ,打著"貨運平台"的幌子從(cong) 事非法經營。據業(ye) 內(nei) 人士估計,此類"三無平台"的數量可能遠超“正規軍(jun) ”。

與(yu) 擁有資質的平台相比,這些非法平台在審核體(ti) 係建設上更加粗放。以司機準入為(wei) 例,一些正規平台要求司機提交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等多項信息,並通過人臉識別、公安係統核查等方式驗真;而在有的非法平台,司機僅(jin) 憑手機號就可注冊(ce) ,審核形同虛設。

貨源信息亦是如此。頭部的合規平台往往與(yu) 貨主企業(ye) 直接對接,或由平台相關(guan) 方發布運單,貨源真實可靠;而在諸多非法、小型平台,一個(ge) 司機可以注冊(ce) 多個(ge) 賬號發貨,貨物信息更是魚目混珠,泥沙俱下。這為(wei) 虛假貨源等交易風險的滋生創造了條件。

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坦言,目前網絡貨運市場的準入門檻和監管力度仍顯不足,給不法平台留下了生存空間。而正規平台一旦放鬆審核,也會(hui) 受到連帶影響。"隻要有一家主流平台的審核出現問題,整個(ge) 行業(ye) 的口碑和信譽都會(hui) 受損。"

二、交易安全 共同應對

1.平台當責,保安控險

平台經濟發展至今,已由草創期步入成熟期。回顧發展曆程,不難發現,平台的安全問題一直是業(ye) 界關(guan) 注的焦點。以電商平台為(wei) 例,早年的淘寶網、京東(dong) 商城等,都曾經曆過假貨泛濫的陣痛期,直到平台強化主體(ti) 責任,完善商家資質審核、交易風控等機製,才最終贏得了消費者信賴,站穩了行業(ye) 龍頭地位。

貨運平台也是如此。保證交易安全,控製交易風險是每個(ge) 平台應有之責。

image.png

隨著平台經濟發展,傳(chuan) 統的線下人際信用,正逐步向線上的數據信用過渡。貨運平台要成為(wei) 連接司機、貨主的信任紐帶,就必須承擔起"網絡運輸管理者"的責任,為(wei) 交易雙方營造一個(ge) 安全、可信的數字生態。沒有安全保障的網絡貨運交易,也就毫無數據信用可言,注定無法支撐起健康良性的行業(ye) 生態。

網絡貨運的健康發展,既需要主管部門完善行業(ye) 規範,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建立健全信用評價(jia) 和失信懲戒機製,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wei) 的打擊力度。同時開展常態化的執法檢查,對平台的資質審核、運營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麵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和評估。

更需要平台從(cong) 業(ye) 務鏈條的各個(ge) 環節入手,圍繞實名認證、資質審核、合同管理、運力調度、路徑跟蹤等關(guan) 鍵風控點,構建起全流程的風控體(ti) 係。與(yu) 此同時,要重視對用戶的安全教育。通過課程培訓、案例警示、激勵機製等多種方式,提高司機和貨主的風險意識,引導他們(men) 養(yang) 成規範操作的好習(xi) 慣。隻有平台的製度設計與(yu) 用戶的自我保護意識形成合力,才能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令人欣慰的是,頭部的網絡貨運平台企業(ye) 已在這方麵進行了有益探索。以中儲(chu) 智運為(wei) 例,作為(wei) 央企平台必須合規經營,所以他們(men) 設定了嚴(yan) 格的會(hui) 員審核流程,與(yu) 公安係統打通後全方位防控。同時通過貨物定位與(yu) 大數據風控係統,對異常行為(wei) 進行實時預警。正是在強大的風控體(ti) 係加持下,中儲(chu) 智運樹立了貨運交易安全的行業(ye) 標杆。

2.用戶謹慎,仔細辨別

問題平台的存在,固然值得警惕,但廣大用戶也要提高警惕,增強交易安全意識。一些司機看似能從(cong) 平台違規載貨、超載超限等行為(wei) 中獲利,實則是飲鴆止渴,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違規交易陷阱,得不償(chang) 失。

因此,司機在選擇貨運平台時,一定要擦亮眼睛,選擇有資質、有實力的正規軍(jun) ,不要貪圖眼前小利。遇到可疑情況,要及時向平台方、執法部門反映,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貨運交易安全的背後是一個(ge) 涉及方方麵麵的複雜問題,其根源既在"人",也在"物",更在"製度"。製度問題需要監管部門發力,但平台作為(wei) 連接貨主、司機的關(guan) 鍵樞紐,更應發揮核心作用,做好“人”的交易安全培訓,構建以大數據風控係統為(wei) 核心的“物”的體(ti) 係,強化技術創新和內(nei) 部管理,積極探索係統化的安全解決(jue) 方案。

隻有貨運各方攜手努力,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行業(ye) 生態,網絡貨運才能實現長遠健康發展,那些驚心動魄的交易安全案件,才不會(hui) 再次上演。

編輯:之郎


點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