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據路透社消息,美國對中國小包裹(價(jia) 格不超過800美元)征收的關(guan) 稅,在從(cong) 120%降至54%後,再次降至30%。此前,中美經過周末會(hui) 談後達成協議,在90天內(nei) 將稅率下調115%。
這被認為(wei) 有助於(yu) 緩解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關(guan) 係,為(wei) Temu、Shein等中國電商提供喘息機會(hui) 。
此前,5月2日起,美國對所有來自中國的包裹,即使是包含美國人大量購買(mai) 的廉價(jia) 商品的包裹,在美國都將被征收懲罰性關(guan) 稅。在此之前,來自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的包裹,如果價(jia) 值不超過800美元,即可免征關(guan) 稅。
(特朗普發布新政策 來源:BBC)
歐盟早在2023年就提出海關(guan) 改革方案,計劃最遲於(yu) 2028年全麵取消對價(jia) 值150歐元以下進口包裹的關(guan) 稅免征待遇。
這一改革旨在應對低價(jia) 值跨境電商包裹激增帶來的稅收流失和安全隱患問題。今年2月,歐盟委員會(hui) 正式宣布將取消<150歐元的小額包裹免稅政策,並擬對每件包裹征收額外的處理費。
法國財政部長隆巴爾與(yu) 公共賬戶部長德蒙查蘭(lan) 4月29日在視察戴高樂(le) 機場時表示,法國計劃與(yu) 德國、荷蘭(lan) 等歐洲鄰國協調行動,推動在歐洲征收這項費用,每件包裹將收取“幾歐元”或“每件商品幾十歐分”,以資助加強海關(guan) 檢查和產(chan) 品合規審查。
(法國財政部長隆巴爾 來源:路透社)
據統計,2024年歐盟共收到約46億(yi) 件價(jia) 值低於(yu) 150歐元的進口包裹,比2022年猛增了4倍,且其中80%的包裹來自中國。歐盟認為(wei) ,大量商家過度利用原本為(wei) 個(ge) 人少量寄送設計的免稅便利,已將其變成規避稅費、快速進入歐盟市場的“捷徑”。因此,歐盟層麵的免稅取消和征費新規箭在弦上。
不過,歐盟的立法流程需要時間,預計全麵實施在2028年前後。目前尚未有更早的官方執行時間表,後續可能視各成員國協調進展有所提前。
法國率先在歐盟內(nei) 部提出過渡性舉(ju) 措,計劃自2026年起對所有寄往法國和歐盟的低價(jia) 小包裹征收固定的“管理費”。2025年4月末,法國公共賬目部長阿梅麗(li) ·蒙夏蘭(lan) 和財政部長埃裏克·隆巴德聯合宣布,將建議對來自中國電商平台、貨值低於(yu) 150歐元的每個(ge) 包裹收取數歐元不等的處理費用。
此舉(ju) 主要針對中國的跨境快時尚和購物平台(如SHEIN、Temu及阿裏巴巴旗下平台速賣通等)。
法國官方強調,該費用應由進口商或平台承擔,不直接轉嫁給消費者,征收收入將用於(yu) 加強海關(guan) 監管和商品安全檢測,以提高對低價(jia) 進口商品的把關(guan) 能力。
目前法國正與(yu) 德國、荷蘭(lan) 等國磋商,力爭(zheng) 在2026年前於(yu) 歐盟層麵統一實施這一小包處理費機製。這意味著法國有意在歐盟2028年大限之前提早部署監管,堵住免稅漏洞,減輕國內(nei) 市場受到的衝(chong) 擊。
法國海關(guan) 數據顯示,法國每年接收約15億(yi) 件電商包裹,其中價(jia) 值低於(yu) 150歐元的小包裹逾8億(yi) 件,超過90%來自中國。廉價(jia) 小包大量湧入帶來產(chan) 品安全、假貨和逃稅等問題,對本地消費者權益、品牌商利益及公共財政構成威脅。
美國近期的舉(ju) 措(4月起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稅,並對部分中國商品征收高達145%的關(guan) 稅)進一步促使歐盟警惕“美單堵截、貨物流向歐洲”的可能性。法國希望通過征收管理費及推動歐盟統一行動,防止美國市場的廉價(jia) 免稅中國產(chan) 品大規模改道進入歐洲,從(cong) 而保護本地企業(ye) 。
美國已於(yu) 5月初正式執行對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低價(jia) 電商包裹的新關(guan) 稅政策。自美國東(dong) 部時間2025年5月2日起,原產(chan) 自中國內(nei) 地及香港、價(jia) 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小包裹不再享受免稅待遇。具體(ti) 征稅細則如下:
郵政渠道包裹(USPS): 對於(yu) 通過郵政係統寄往美國、申報價(jia) 值在800美元以下的包裹,一律征收相當於(yu) 包裹貨值120%的關(guan) 稅,或每件包裹100美元的固定關(guan) 稅,以較高者為(wei) 準;從(cong) 2025年6月起,該固定征費標準提高到每件200美元。
美國郵政署表示,其自身不直接參與(yu) 征稅,而是要求航空公司和海運承運人在貨物啟運前與(yu) 中方郵政機構合作預繳關(guan) 稅,並提供已繳稅證明。今年2月曾出現USPS暫停接收中國包裹的情況,但隨後恢複服務並等待係統完善,如今關(guan) 稅征收係統已準備就緒。
快遞及商業(ye) 渠道包裹(UPS/FedEx等): 通過商業(ye) 快遞公司運輸的所有中港包裹(無論價(jia) 值大小),需要繳納特朗普政府新加征的145%懲罰性關(guan) 稅(在此前對華商品既有關(guan) 稅基礎之外)。部分商品(如智能手機等)可豁免此附加關(guan) 稅。由於(yu) 快遞公司擁有自有清關(guan) 設施和渠道,FedEx、UPS、DHL等將負責執行新規,包括代收關(guan) 稅等。
美國海關(guan) 與(yu) 邊境保護局(CBP)表示已做好加強小包裹檢查和關(guan) 稅征管的準備,並暫時豁免了原計劃要求所有>$250貨值包裹進行正式報關(guan) 的規定,以避免通關(guan) 負擔過重。這意味著多數價(jia) 值<$2500的包裹仍可按簡易方式申報通關(guan) ,但相應也增加了執法難度。
新政生效後,美國海關(guan) 強化了對來自中國小包的安檢和抽查,以打擊過去利用免稅漏洞走私芬太尼等違禁品的行為(wei) 。物流業(ye) 內(nei) 人士預計,短期內(nei) 跨境寄遞時效將明顯下降,小包裹通關(guan) 和派送延誤增多。不少跨境電商賣家已被迫上調商品售價(jia) ,以抵消高額關(guan) 稅成本,這將直接削弱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
據報道,一些跨境物流服務商開始額外收取約30%的報關(guan) 服務費,以應對新規帶來的手續和成本增加。美國商務部將在90天內(nei) 評估該政策影響,並考慮是否將征稅範圍擴展至來自中國澳門的包裹。
麵對此輪美國和歐美監管環境變化,中國跨境電商巨頭Temu和SHEIN已在近期迅速調整了麵向海外市場的價(jia) 格策略和物流模式:
(Shein 來源:路透社)
價(jia) 格策略調整:從(cong) 2025年4月下旬起,Temu和SHEIN相繼通知美國消費者將上調商品價(jia) 格,以應對美國新關(guan) 稅。自4月25日起,兩(liang) 家平台先後實施了漲價(jia) 措施。其中Temu針對從(cong) 中國直發美國的商品額外加收約145%的“進口費用”,相當於(yu) 商品價(jia) 格翻倍;SHEIN則直接上調商品標價(jia) ,而未單獨列出關(guan) 稅附加費。
這使得原本低價(jia) 的商品價(jia) 格水平接近美國本土零售商(如亞(ya) 馬遜、沃爾瑪等)的價(jia) 格。根據彭博社跟蹤數據,漲價(jia) 措施推出後一周(4月25日~5月1日),SHEIN在美國的銷量較前一周下降了約23%,Temu的美國銷售也出現明顯下滑。兩(liang) 家公司此前都通過郵件提醒用戶抓緊在4月25日前下單“趁現在價(jia) 格低”,可見新政對消費需求造成的打擊不容小覷。
物流和倉(cang) 儲(chu) 模式調整:Temu在5月初已停止從(cong) 中國直接向美國消費者發貨,轉而全麵提升“海外倉(cang) 發貨”模式。據報道,Temu宣布不再銷售平台上需從(cong) 中國直郵的商品,所有商品要麽(me) 已有美國本地庫存,要麽(me) 由供應商批量運至美國倉(cang) 庫後再麵向消費者銷售。因此,Temu近期大幅增加了美國倉(cang) 儲(chu) 布局和本地庫存比例,並在APP上著重推廣帶有“本地發貨、無進口費”標簽的商品。
有統計顯示,其“限時搶購”頁上超過75%的商品已標注為(wei) 本地庫存,免收進口附加費。SHEIN則早在此前就在美國建立了配送中心和天9国际官方网站中心,並通過提升美國庫存來縮短配送時間。麵對此次關(guan) 稅新政,SHEIN同樣傾(qing) 向於(yu) 將更多熱銷商品轉移到海外倉(cang) 發貨,以避免高額關(guan) 稅。(SHEIN的漲價(jia) 中已隱含關(guan) 稅成本,因此未明示“進口費”,但實際上其在美商品大部分售價(jia) 已上調以覆蓋約100%以上的潛在關(guan) 稅成本)。
市場與(yu) 渠道策略:新政下跨境直郵受阻,平台也在調整市場重心和推廣策略。Temu在美國大幅削減了營銷投入,在4月中旬其付費搜索投放量驟降約80%。同時,Temu加緊優(you) 化天9国际官方网站,要求中國工廠將商品整批運往其美國倉(cang) 庫,由Temu負責定價(jia) 、營銷,再從(cong) 當地直接配送給消費者。這標誌著Temu從(cong) 原先以中國直發為(wei) 主的輕資產(chan) 模式,向重投入的海外倉(cang) 儲(chu) 模式轉變,以提升對天9国际官方网站的掌控力和合規性。
SHEIN方麵也在積極布局全球倉(cang) 儲(chu) 網絡,在歐洲、中東(dong) 等地建立本地倉(cang) ,加快本地發貨比例,以降低對單一市場和直郵模式的依賴。
據報道,麵對美國收緊管製,不少中國跨境賣家和平台將目光轉向歐洲等其他市場,但歐盟醞釀的免稅取消和征費政策(詳見上文)意味著歐洲市場的監管環境也在趨嚴(yan) 。因此,無論美國還是歐洲,跨境平台都在探索“本地化+合規化”的長遠策略,包括提高海外倉(cang) 覆蓋率、提升商品品質和品牌溢價(jia) ,以適應各國更嚴(yan) 格的貿易合規要求。
2025年以來,中國外貿出口在壓力中保持增長。一季度我國貨物出口總值6.13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9%,進口4.17萬(wan) 億(yi) 元,下降6%,進出口總額達到10.3萬(wan) 億(yi) 元,創同期曆史新高。然而,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雙邊貿易流量產(chan) 生了明顯影響:中國對美國出口額占總出口的比重正持續下降,從(cong) 2018年的19.2%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約13.5%。
今年4月初中美雙方互相加征“對等關(guan) 稅”後效應開始顯現:2025年4月中國對美國出口額同比大幅下降了約21%,而當月對歐盟的出口則同比增長約8.3%。海關(guan) 總署5月公布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4月份全國以美元計出口同比增長8.1%,增速比3月回落4.3個(ge) 百分點,其中對美出口降幅超過20%,對東(dong) 盟等新興(xing) 市場出口保持增長,對歐出口實現小幅正增長。
可以預見,隨著美國高關(guan) 稅政策在後續月份全麵影響,對美出口占比可能進一步下滑,而中國企業(ye) 正努力開拓東(dong) 南亞(ya) 、“一帶一路”沿線等替代市場,以彌補對美出口的萎縮。中國外貿市場多元化布局已頗具規模,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衝(chong) 美國加稅造成的衝(chong) 擊。
跨境電商與(yu) 小包裹趨勢:跨境電商已成為(wei) 中國外貿的新亮點,相關(guan) 貿易額連年快速攀升。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過去5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增長了10倍以上。僅(jin) 2024年第一季度,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5776億(yi) 元,同比增長9.6%,其中出口4480億(yi) 元,增長14%。
這表明盡管傳(chuan) 統大宗商品貿易受到影響,小包裹驅動的跨境電商出口依然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速。不過,2025年美國終止小額免稅政策將對這一領域帶來顯著影響。由於(yu) 美國在2024年通過de minimis渠道接受了超過13億(yi) 件中國寄來的免稅包裹,“免稅時代”結束後這些訂單模式麵臨(lin) 重構。今年以來一些中國賣家反映對美小包訂單明顯放緩,部分轉由海外倉(cang) 批量出貨替代單件直郵。
(TEMU 海外倉(cang) 來源:路透社)
從(cong) 歐盟看,低價(jia) 包裹數量也在飆升,2024年歐盟收到的<150歐元小包裹數量高達46億(yi) 件(同比翻倍),這在免稅取消政策明朗後預計增速將回落。未來,中國對歐美的出口結構中,高附加值、大宗商品比重可能上升,而依賴廉價(jia) 小件商品走量的模式增速放緩甚至絕對值下降。這一轉變也促使中國出口企業(ye) 加快提升產(chan) 品質量和品牌,以適應海外市場新的監管和成本環境。
為(wei) 支持跨境電商和新貿易業(ye) 態,中國企業(ye) 近年大力布局海外倉(cang) 。截至2025年我國企業(ye) 在海外共建有超過2500個(ge) 海外倉(cang) ,倉(cang) 儲(chu) 總麵積超過3000萬(wan) 平方米。其中,專(zhuan) 門服務於(yu) 跨境電商的海外倉(cang) 約有1800多個(ge) ,麵積合計超過2200萬(wan) 平方米。這些海外倉(cang) 廣泛分布於(yu) 北美、歐洲、東(dong) 南亞(ya) 等全球主要市場,成為(wei) 我國外貿企業(ye) “前置庫存”和本地配送的關(guan) 鍵基礎設施。
以美國為(wei) 例,近兩(liang) 年中國企業(ye) 在美投資倉(cang) 儲(chu) 的規模激增。2024年上半年,中國企業(ye) 在美國新建或租賃的海外倉(cang) 麵積超過200萬(wan) 平方米,比2022年增長了170%。SHEIN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建成大型智能倉(cang) 庫,Temu也在加緊部署本地倉(cang) 儲(chu) 網絡,以提升物流效率並規避貿易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
海外倉(cang) 的快速發展有效縮短了配送時效、降低物流成本,同時分散了貿易風險:當直郵渠道受阻時,海外倉(cang) 可以確保商品依然能從(cong) 當地發貨給消費者。商務部指出,跨境電商與(yu) 海外倉(cang) 的協同已成為(wei) 外貿新的增長點和競爭(zheng) 力來源。
自4月初美國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更高關(guan) 稅以來,中美航線貨櫃運輸需求快速降溫。4月4日新關(guan) 稅消息公布後,遠洋航運的訂艙活動急劇減少,不少托運人臨(lin) 時取消或推遲原定發往美國的出貨計劃。全球航運公司被迫大規模停航以應對艙位需求下降。
(美國港口中國貨物 來源:politico)
據貨代企業(ye) 統計,5月初航運公司已將亞(ya) 太—美國西海岸航線運力削減約30%,亞(ya) 太—美東(dong) 航線運力削減約40%。5月至6月初,北亞(ya) 至美國東(dong) 岸航線預計有41%的計劃航次停航,北亞(ya) 至美西航線停航比率約18%。如果需求持續低迷,這種縮減運力的情況可能延續一段時間。港口層麵的數據顯示,自4月下旬以來,美國西海岸主要港口的中國貨物進口量顯著放緩。
第三方物流數據公司Vizion的追蹤顯示,4月21日當周到4月28日當周,美西港口集裝箱到港量環比驟降了43%。另據洛杉磯港口的數字,在截至5月3日的一周裏,從(cong) 中國啟航前往南加州港口的集裝箱船數量較前一周大幅減少(周環比降幅在兩(liang) 位數以上)。這種斷崖式下跌與(yu) 此前3月企業(ye) 搶在關(guan) 稅生效前囤貨、導致進口一度激增的情形形成鮮明反差。如今關(guan) 稅正式落地,前期透支的運輸需求迅速衰減,美西港的貨物流轉放緩甚至出現短暫的滯港現象。
小包裹免稅政策取消對中美航空貨運打擊尤甚。自2025年5月2日美國取消對中港小包的免稅以來,對美空運貨量出現斷崖式下跌。許多跨境電商平台和貨主為(wei) 避免貨物在5月後到達美國適用新規,選擇提前取消或減少了4月底的空運訂單,直接導致5月初中美航班貨艙大量空置。物流業(ye) 內(nei) 報告指出,政策生效當周起,往返中美的全貨機航班大規模停飛,不少航空公司臨(lin) 時削減中美航線班次以避免虧(kui) 空。
今年年初曾一度增長的中美空運需求現已掉頭向下。根據國際航協數據,1月底至2月初中國出口美國的空運貨運噸量已分別環比下降20%和28%,同比降幅更高。而5月份起的新政進一步放大了這一跌勢。美國業(ye) 內(nei) 人士擔心,假如中國電商平台無法快速調整天9国际官方网站,中美之間的航空貨運市場將長期萎縮。不過,也有分析認為(wei) ,這些運力會(hui) 部分轉移去服務其他市場(例如東(dong) 南亞(ya) 、中東(dong) ),或是用於(yu) 中國出口的高價(jia) 值產(chan) 品運輸。
麵對運量下降和關(guan) 稅壁壘,全球物流企業(ye) 開始重新評估美線業(ye) 務。一些大型貨代預計,今年美線海運運價(jia) 和空運費率可能在淡季持續走低,直到市場找到新的平衡點。同時,南向(東(dong) 南亞(ya) 等地)和歐洲航線的貨量占比將上升,以填補美線萎縮的空缺。
這場“關(guan) 稅衝(chong) 擊波”還波及美國本土的天9国际官方网站和終端市場。有美媒指出,雖然普通美國消費者目前對進口減少的感受不明顯,但到5月中旬起,成千上萬(wan) 家美國大小企業(ye) 將麵臨(lin) 庫存吃緊、零部件斷供等壓力。
加州港口的貿易流量下滑也殃及當地就業(ye) 和經濟。洛杉磯港執行董事用“前所未有的變化”來形容近期貨物流向,他敦促貿易各方盡快找到解決(jue) 方案,避免港口長期低迷。中國方麵,航運業(ye) 者則表示將密切關(guan) 注政策走向,積極調整航線投入,在必要時考慮通過第三國中轉等方式靈活應對(如增加越南、新加坡等中轉,以規避最嚴(yan) 厲的雙邊限製)。不過,從(cong) 目前的數據看,中美直達物流通道的“降溫”趨勢已成定局。
編輯: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