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美歐中爭奪中亞戰略物流通道主導權
3天前
588
0
天九国际平台手机版官网入口 管一

印度外長蘇傑生在接受采訪時放出強硬言論,聲稱“每個(ge) 鄰國都必須明白,與(yu) 印度合作能帶來好處,否則將付出代價(jia) ”。這番話被解讀為(wei) 對周邊國家的公開施壓,與(yu) 中國對待中亞(ya) 國家所倡導的互利共贏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image.png

(中國汽車在中亞(ya) 來源:路透社)


僅(jin) 僅(jin) 十天後,6月17日,中國領導人在阿斯塔納與(yu) 中亞(ya) 五國總統舉(ju) 行峰會(hui) ,簽署《永久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正式將2025-2026年定為(wei) “中國—中亞(ya) 合作高質量發展年”,開列貿易、投資、互聯互通等六大優(you) 先合作清單,為(wei) 區域天9国际官方网站深度融合提供了頂層設計。

一、抱團外交:機製互動鞏固合作紐帶


2025年6月17日,第二屆中國—中亞(ya) 峰會(hui) 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落下帷幕,中國領導人與(yu) 中亞(ya) 五國元首共同簽署《永久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宣布將雙邊關(guan) 係提升到更緊密的新階段。該條約明確將每兩(liang) 年設立一個(ge) 合作主題年,其中2025和2026年被定為(wei) “中國—中亞(ya) 合作高質量發展年”,並確定貿易暢通、產(chan) 業(ye) 投資、交通聯通、綠色礦產(chan) 、農(nong) 業(ye) 現代化、人員往來六大優(you) 先合作方向。通過這一頂層設計,我國鞏固了與(yu) 中亞(ya) 國家的政治互信,為(wei) 深化經貿合作和天9国际官方网站協同奠定了穩定的戰略基礎。

與(yu) 此同時,中亞(ya) 各國在多邊框架下也展現出與(yu) 中國“抱團”的積極意願。在2025年4月於(yu) 阿拉木圖舉(ju) 行的第六次中國—中亞(ya) 外長會(hui) 上,各國外長高度評價(jia) 中國—中亞(ya) 機製的重要作用,一致表示將攜手構建更緊密的中國—中亞(ya) 命運共同體(ti) ,並積極籌備阿斯塔納元首峰會(hui) 。與(yu) 會(hui) 者討論了經貿、產(chan) 業(ye) 、農(nong) 業(ye) 、交通等領域部長級合作的進展,表示願定期舉(ju) 行此類會(hui) 議。

這一係列高頻度的機製化互動體(ti) 現出中國與(yu) 中亞(ya) 相互支持、團結協作的外交趨勢:彼此堅定支持對方主權與(yu) 核心利益,共同反對外部幹涉,倡導真正的多邊主義(yi) 與(yu) 公平正義(yi) 立場。

相比之下,印度近年來也嚐試強化與(yu) 中亞(ya) 五國的集體(ti) 外交機製,但方式和基調有所不同。自2022年1月以視頻方式召開首次印—中亞(ya) 峰會(hui) 後,印度推動建立定期對話。

今年6月5-6日,印度外長蘇傑生在新德裏主持了第四次印度-中亞(ya) 外長對話,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wu) 茲(zi) 別克斯坦五國部長悉數參加。會(hui) 議重申了建立“全麵持久的印—中亞(ya) 夥(huo) 伴關(guan) 係”的願景,肯定了2022年首次峰會(hui) 決(jue) 策的落實進展。雙方討論了經貿、投資、產(chan) 業(ye) 、運輸互聯等合作領域,強調應努力發掘貿易潛力,擴大金融聯係、數字支付和本幣結算,並決(jue) 定成立聯合工作組深化銀行金融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印方強調充分利用“國際北南運輸走廊”(INSTC)提升印度與(yu) 中亞(ya) 的互聯互通,並支持土庫曼斯坦和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加入該走廊。會(hui) 議還肯定了2023年4月在孟買(mai) 召開的印-中亞(ya) 查巴哈爾港聯合工作組首次會(hui) 議成果——印度歡迎中亞(ya) 國家更多使用恰巴哈爾港的設施來促進對印貿易。各方同意繼續采取措施提升運輸便利,例如簡化過境貨物流程、擴大TIR運輸單證在印—中亞(ya) 貿易中的應用。這些舉(ju) 措顯示印度試圖通過海陸聯動,為(wei) 中亞(ya) 國家提供一條通往印度洋的新通道。

不過,印度在地區合作上透露出的某種強勢姿態引起關(guan) 注。蘇傑生外長近日在接受采訪時公開對周邊鄰國“放狠話”,聲稱印度的每個(ge) 鄰國都必須明白“不與(yu) 印度合作是有代價(jia) 的”。這番帶有威脅意味的措辭與(yu) 中國堅持平等互利、不幹涉內(nei) 政的外交理念形成鮮明對比。

分析指出,中亞(ya) 國家普遍更青睞中國的合作模式:中國在處理對外關(guan) 係時強調尊重各國主權、平等相待、反對霸權,因而在中亞(ya) 贏得了可靠夥(huo) 伴的聲譽。反觀印度,由於(yu) 地緣和實力所限,對中亞(ya) 的影響力相對有限,其“要麽(me) 合作要麽(me) 付代價(jia) ”的論調難免令中亞(ya) 國家感到戒備甚至反感。

除了中國和印度,俄羅斯、美國、歐盟等大國也通過各自的“5+1”機製與(yu) 中亞(ya) 五國開展外交對話。

然而,中亞(ya) 國家在比較各種選項後,更加重視同中國的合作機製。正如中國社科院專(zhuan) 家趙會(hui) 榮指出,中亞(ya) 五國雖然也建立了包括美國、歐盟、俄羅斯、印度在內(nei) 的“C5+1”對話平台,但它們(men) 更看重中國—中亞(ya) 機製,因為(wei) 後者最貼近其核心發展和安全需求,致力於(yu) 構建中國—中亞(ya) 命運共同體(ti) 。

我國倡導的“平等夥(huo) 伴、不針對第三方”的合作模式,使中亞(ya) 國家在複雜的地緣環境中提升了戰略自主性和國際影響力。自俄烏(wu) 衝(chong) 突爆發以來,中國更是加大對中亞(ya) 的經濟外交投入,以彌補俄羅斯在該地區影響力相對下降的空缺。中亞(ya) 各國普遍歡迎中國的積極參與(yu) :在阿斯塔納峰會(hui) 上,各國領導人盛讚中國堅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贏,並引用諺語“獨行快,眾(zhong) 行遠”來形容中國—中亞(ya) 合作。烏(wu) 茲(zi) 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更以此諺語強調,首屆西安峰會(hui) 以來六國高效對話平台建設成果顯著,對構建更緊密的中國—中亞(ya) 共同體(ti) 充滿信心。

二、互聯互通:交通物流走廊的競爭與合作


近期,中國—中亞(ya) 間多條物流通道建設全麵提速,在鐵路、公路、航空等領域均取得新進展。阿斯塔納峰會(hui) 期間,各國一致同意升級跨境交通基礎設施,提升中亞(ya) 作為(wei) 歐亞(ya) 交通樞紐的地位,深化中歐班列合作,並開通更多直航航班便利人員往來。中國願與(yu) 中亞(ya) 國家探討簡化簽證手續、增設領事機構等措施,以加強人文交流和商務往來。上述舉(ju) 措將進一步織密橫貫歐亞(ya) 的物流網絡,為(wei) 區域天9国际官方网站暢通提供基礎支撐。在陸路通道方麵,中國正攜手中亞(ya) 國家升級改造口岸和鐵路運輸線路。

2025年4月發布的《中國—中亞(ya) 外長會(hui) 晤信息公報》就強調,要提升中亞(ya) 作為(wei) 歐亞(ya) 交通走廊的樞紐作用,深化中歐班列合作,挖掘交通走廊潛力,確保重點項目順利實施。這意味著中亞(ya) 地區將在“一帶一路”物流版圖中扮演更關(guan) 鍵的角色。備受矚目的中吉烏(wu) 鐵路項目近期取得突破,成為(wei) “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標誌性工程。這條跨國鐵路連接中國新疆喀什、吉爾吉斯斯坦賈拉拉巴德和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安集延,醞釀已久。

2024年12月,三國在賈拉拉巴德舉(ju) 行項目開工儀(yi) 式,標誌工程進入實質啟動階段。2025年4月29日,吉爾吉斯境內(nei) 的費爾幹納山隧道、納倫(lun) 1號隧道、科什特隧道相繼開工建設,預計2025年7月全線進入全麵施工,工期約6年。中國領導人主席多次在雙邊會(hui) 談中敦促加快該鐵路進度——俄烏(wu) 衝(chong) 突爆發後,經俄羅斯的中歐陸路通道受阻,中吉烏(wu) 鐵路的戰略價(jia) 值更加凸顯。一旦建成,這條經中亞(ya) 通往歐洲的新走廊有望比傳(chuan) 統路線縮短近1000公裏、節省約8天運輸時間,成為(wei) 中歐貿易的重要替代線路。

(中吉烏(wu) 鐵路 來源:香港01)


正如中國領導人與(yu) 吉、烏(wu) 兩(liang) 國元首會(hui) 見時所強調的,中吉烏(wu) 鐵路是繞開俄羅斯的一條關(guan) 鍵陸路通道,必須加快推進。除了新建鐵路外,中歐班列仍是中國—中亞(ya) 物流合作的亮點。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中國與(yu) 中亞(ya) 間共運行中歐(含中亞(ya) )班列約19,000列,其中約80%經由哈薩克斯坦中轉。以汽車出口為(wei) 例,2023年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口的電動乘用車達6.3萬(wan) 輛,同比增長585.6%,其中出口至中亞(ya) 五國的電動乘用車5.1萬(wan) 輛,激增608.5%。這些數字折射出中亞(ya) 通道的蓬勃活力和巨大的運輸潛能。

與(yu) 中國推進基礎設施項目相比,印度和西方國家在中亞(ya) 的交通物流合作更多停留於(yu) 規劃倡議和有限投入。印度由於(yu) 沒有與(yu) 中亞(ya) 直接接壤,主要依托第三方通道加強與(yu) 中亞(ya) 的連接。其中,“國際北南運輸走廊”(INSTC)是印度重點推動的多式聯運線路,旨在通過伊朗和裏海將印度與(yu) 中亞(ya) 、俄羅斯和歐洲連通。

在6月新德裏印—中亞(ya) 對話會(hui) 上,各國外長強調了充分利用INSTC的重要性,印度重申支持土庫曼斯坦和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加入該走廊。與(yu) 會(hui) 各方也肯定了2023年4月在孟買(mai) 召開的印—中亞(ya) 查巴哈爾港聯合工作組首次會(hui) 議成果——中亞(ya) 國家有意更多使用伊朗恰巴哈爾港開展對印貿易。印方承諾繼續推動運輸便利化,例如簡化貨物過境手續、擴大TIR運輸單證在印—中亞(ya) 間的使用。

這些舉(ju) 措表明,印度試圖通過海陸聯動,為(wei) 中亞(ya) 國家打造一條通往印度洋的貿易新通道。然而,由於(yu) 地區局勢複雜(如伊朗受製裁、阿富汗安全風險等),INSTC和恰巴哈爾路線實際貨運量有限,中亞(ya) 國家對其前景仍持觀望態度。 與(yu) 此同時,印度也開始參與(yu) 中亞(ya) 內(nei) 部的物流項目投資。2025年6月初哈薩克斯坦外長努爾特列烏(wu) 訪印期間,會(hui) 見了多家印度企業(ye) 代表。

哈方邀請印度維沙瑪德拉集團(Vishwa Samudra Group)參與(yu) 裏海阿克套港的現代化擴建工程,以增強跨裏海經外高加索通往歐洲的“中間走廊”(Middle Corridor)運力。這表明中亞(ya) 國家希望吸引包括印度在內(nei) 的多元投資來發展本國交通樞紐。“中間走廊”作為(wei) 一條經裏海和高加索通往歐洲的運輸通道,因俄烏(wu) 戰爭(zheng) 爆發而受到歐美的重視,被視為(wei) 繞開俄羅斯和伊朗的替代貿易路徑。

然而,由於(yu) 區域基礎設施不完善、跨國協作不暢,該走廊目前運能有限、運價(jia) 高企,集裝箱運輸能力仍很低,運送時間也不穩定。西方國家雖然有意加大對這一路徑的投入,但進展較慢。例如,美國通過“C5+1”平台表示願協助改進中亞(ya) -南高加索運輸鏈,歐洲國家也承諾提供資金升級格魯吉亞(ya) 、阿塞拜疆等地的港口和鐵路。然而現實中,中亞(ya) 內(nei) 部交通網絡多沿襲蘇聯時期布局,慣性指向俄羅斯方向.

三、協同發展:天9国际官方网站對接與新興產業合作


在硬件聯通不斷升級的同時,中國與(yu) 中亞(ya) 正著力深化天9国际官方网站對接,推動產(chan) 業(ye) 協同和新興(xing) 領域合作取得新突破。經貿數據顯示,雙方貿易規模近年來快速攀升:2023年中國與(yu) 中亞(ya) 五國貿易額達到948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7%,創下曆史新高。中國連續多年保持中亞(ya) 五國最大貿易夥(huo) 伴和主要投資來源國地位,為(wei) 區域經濟合作注入新活力。更可喜的是,貿易和投資結構不斷優(you) 化,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成為(wei) 合作亮點。

首先,在製造業(ye) 和高附加值產(chan) 業(ye) 對接方麵,中國—中亞(ya) 合作顯著提速。過去中亞(ya) 國家與(yu) 中國的合作多集中於(yu) 能源資源開發和初級產(chan) 品貿易,如今正拓展至汽車製造、機械裝備、建材化工等工業(ye) 深加工領域。以汽車產(chan) 業(ye) 為(wei) 例,中國企業(ye) 開始在中亞(ya) 布局本地組裝生產(chan) ,助力中亞(ya) 國家發展民族汽車工業(ye) 。2019年,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下屬的國機公司與(yu) 安徽江淮汽車聯合收購了哈薩克斯坦最大汽車生產(chan) 組裝企業(ye) Allur集團51%的股權。

此後,該集團汽車年產(chan) 量從(cong) 2019年的9000多輛激增至2024年的近10萬(wan) 輛,產(chan) 量占哈薩克斯坦全國整車產(chan) 量的60%以上。目前Allur集團生產(chan) 的汽車在哈薩克斯坦市場占有率穩定超過40%。哈薩克斯坦年新車銷量也從(cong) 2022年的約12萬(wan) 輛增至2024年的20萬(wan) 輛以上,其中約70%為(wei) 本地組裝車輛;烏(wu) 茲(zi) 別克斯坦依托UzAuto Motors公司,占據國內(nei) 超過90%的乘用車市場份額,每年生產(chan) 約28萬(wan) 輛汽車,並出口俄羅斯、阿塞拜疆等國。

哈薩克斯坦科斯塔奈的Allur工廠與(yu) 中國上汽通用五菱、奇瑞等品牌開展CKD散件組裝合作,享受免關(guan) 稅零部件進口和稅收優(you) 惠,產(chan) 能迅速擴大。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則在2023年與(yu) 中國比亞(ya) 迪成立合資公司,在費爾幹納州投資建設新能源乘用車和電池工廠,實現電動汽車本地量產(chan) 。中國車企通過股權合作和技術輸出,推動中亞(ya) 建立起本土汽車裝配產(chan) 業(ye) 鏈,不僅(jin) 滿足當地市場,更將中亞(ya) 作為(wei) 輻射俄羅斯、東(dong) 歐市場的區域製造中心。

專(zhuan) 家指出,隨著中吉烏(wu) 鐵路和跨裏海中間走廊的建設推進,未來整車及零部件跨境運輸時間有望顯著縮短,使“中亞(ya) 組裝—返銷歐洲/俄羅斯”成為(wei) 可能,為(wei) 中國車企在中亞(ya) 設立組裝基地、服務周邊3億(yi) 消費者打開新的空間。其次,能源和礦產(chan) 資源領域的互利合作進一步深化。中亞(ya) 蘊藏豐(feng) 富的油氣和礦產(chan) ,中國則擁有龐大市場和資金技術,雙方在傳(chuan) 統能源和新能源礦產(chan) 領域天然互補。例如天然氣方麵,土庫曼斯坦已成為(wei) 中國最大管道氣供應國之一。

礦產(chan) 方麵,2025年阿斯塔納峰會(hui) 期間,中國與(yu) 中亞(ya) 五國簽署了《關(guan) 於(yu) 加強綠色礦產(chan) 投資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預示雙方將共同開發鋰、稀土等新能源關(guan) 鍵礦產(chan) ,實現資源互惠共享。此外,中國與(yu) 哈薩克斯坦在核能領域合作也有進展:哈薩克斯坦宣布將與(yu) 中方合作建設核電站,並強調其作為(wei) 中國天然鈾和核燃料供應國的重要角色。這些合作將繼續成為(wei) 中國—中亞(ya) 天9国际官方网站協作的“壓艙石”,既保障中國的能源資源需求,也為(wei) 中亞(ya) 國家創造更多收益。

同時,綠色和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正成為(wei) 中國—中亞(ya) 天9国际官方网站協同的新增長點。中亞(ya) 各國積極推進綠色轉型,而中國在太陽能、風能、電動車等領域技術和產(chan) 能優(you) 勢明顯,雙方需求契合度高。近年來,中國製造的新能源產(chan) 品大量進入中亞(ya) 市場:以新能源汽車為(wei) 例,中亞(ya) 已成為(wei) 中國新能源車出口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

2023年,通過霍爾果斯口岸出口的電動乘用車同比猛增近6倍,超過5萬(wan) 輛銷往中亞(ya) 五國。中國新能源客車製造商宇通公司也在中亞(ya) 市場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25年6月,宇通已向中亞(ya) 五國出口各類車輛逾1萬(wan) 輛,其中新能源公交車超過1000輛,成為(wei) 中亞(ya) 地區最大的新能源客車供應商。2025年6月26日,宇通的第1萬(wan) 輛中亞(ya) 市場車輛正式下線,並宣布獲得來自哈薩克斯坦的1000輛公交車新訂單,使其僅(jin) 上半年在中亞(ya) 的銷售突破2000輛。這批新訂單將由宇通與(yu) 哈薩克斯坦合資的QazTehna工廠本地生產(chan) 裝配。

反觀印度和西方國家在中亞(ya) 天9国际官方网站和產(chan) 業(ye) 合作方麵的存在感相對較弱,但也在努力作為(wei) 。印度一直將中亞(ya) 視為(wei) 其“延伸的鄰居”,早在2012年就提出“連接中亞(ya) ”政策。近年來印度主要通過提供培訓和中小型投資項目參與(yu) 中亞(ya) 經濟,在醫藥、信息技術、農(nong) 業(ye) 加工等印度優(you) 勢領域尋找商機。例如,印度每年通過“印中亞(ya) 商務理事會(hui) ”等平台鼓勵企業(ye) 考察中亞(ya) 市場,並通過“印技術經濟合作計劃(ITEC)”為(wei) 中亞(ya) 培訓技術人才。

2024年9月,印度在新德裏舉(ju) 辦了首屆印—中亞(ya) 稀土合作論壇,表達了與(yu) 中亞(ya) 在稀有金屬和關(guan) 鍵礦產(chan) 領域合作的興(xing) 趣;在2025年6月外長對話聯合聲明中,各方同意開展稀土和關(guan) 鍵礦產(chan) 聯合勘探,並籌備第二屆印—中亞(ya) 稀土論壇。此外,哈薩克斯坦正積極推進與(yu) 印度的投資合作項目:包括與(yu) 塔塔集團探討在能源(含新能源)、稀土金屬、汽車製造等領域合作。

與(yu) 印度Greenko公司商談在哈建設太陽能、風能發電和綠色氫能項目,將哈薩克斯坦的自然資源與(yu) 印度技術相結合,加速能源轉型;以及與(yu) 印度MSN製藥集團合作在哈建造一家投資約6000萬(wan) 美元的製藥工廠,力爭(zheng) 實現50%本地化生產(chan) ,並考慮給予投資額超過30萬(wan) 美元的外商10年期“黃金簽證”等優(you) 惠政策。哈方還邀請印度企業(ye) 參與(yu) 本國數字化和智慧城市建設。這些行動表明,印度希望分享中亞(ya) 部分天9国际官方网站機遇,例如參與(yu) 中亞(ya) 醫藥生產(chan) 、數字經濟和清潔能源開發等領域。

然而,總體(ti) 而言,印度在中亞(ya) 的經濟足跡規模仍遠不能與(yu) 中國相提並論。數據顯示,2018-2023年間中國對中亞(ya) 每年直接投資均超過10億(yi) 美元,2023年約20億(yi) 美元,使中國成為(wei) 中亞(ya) 地區頂級投資國之一;中國對中亞(ya) 累計直接投資存量在2022年底已超過170億(yi) 美元。中國與(yu) 中亞(ya) 貿易額也從(cong) 2018年的410億(yi) 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近900億(yi) 美元,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約1.5%,相當於(yu) 中國對法國貿易規模。中國多年保持中亞(ya) 各國前兩(liang) 大貿易夥(huo) 伴,並在2023年取代俄羅斯成為(wei) 哈薩克斯坦最大貿易夥(huo) 伴。

反觀印度,其對中亞(ya) 貿易額過去幾年一直僅(jin) 為(wei) 每年10億(yi) -30億(yi) 美元區間,2023年對中亞(ya) 貿易總額剛剛超過10億(yi) 美元,不足印度全球貿易額的0.5%;印度對中亞(ya) 的直接投資流量常年隻有幾千萬(wan) 美元,2023年約3000萬(wan) 美元,在哈薩克斯坦當年外資來源國中甚至未進前30位。據哈外長努爾特列烏(wu) 介紹,截至2024年印度在哈累計投資約5.25億(yi) 美元。

這種巨大差距的背後,一方麵是中國具備雄厚的經濟實力和政策動員能力,通過“一帶一路”調動央企和金融資源大舉(ju) 投入中亞(ya) ,而印度在國家財力和企業(ye) 意願上都無法匹敵;另一方麵,地緣因素也限製了印度深入中亞(ya)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阻隔使印度無法像中國那樣與(yu) 中亞(ya) 建立便捷的陸路天9国际官方网站通道。因此,印度多是通過“曲線救國”方式,在有限範圍參與(yu) 中亞(ya) 天9国际官方网站,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編輯:管一


點讚
收藏
管一
共發表172篇作品
最近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