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激光雷達鼻祖Velodyne向亞(ya) 馬遜全資子公司發行3960萬(wan) 股的股權認證。根據協議,在2030年2月4日之前,亞(ya) 馬遜全資子公司可以4.18美元/股的價(jia) 格行使認股權證。
這是亞(ya) 馬遜繼2019年投資自動駕駛係統開發商Aurora、2020年並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Zoox、2021年入股中國重卡自動駕駛公司智加首页天9国际手机版後,在自動駕駛領域又一重大戰略部署。
從(cong) 過去開創性地提出免費送貨服務,到如今的智慧物流前瞻布局,物流的重要性對於(yu) 亞(ya) 馬遜這家零售企業(ye)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麵天九国际平台手机版官网入口將帶您回顧亞(ya) 馬遜近年來的物流首页天9国际手机版投入,看它在智能物流上究竟有多強。
(來源:亞(ya) 馬遜官網)
一、快速免費送貨——亞(ya) 馬遜成功的秘訣
“亞(ya) 馬遜已超越聯邦快遞,成為(wei) 美國第三大包裹快遞公司。”2021年10月,全球貨運及電子商務追蹤公司Pitney Bowes(必能寶)發布的數據,讓我們(men) 看到了一個(ge) 新的超級物流企業(ye) 。
這家超級物流企業(ye) 在過去掀起了會(hui) 員專(zhuan) 屬“免費送貨”服務的浪潮,也是亞(ya) 馬遜快速成功的秘訣。這一項服務主要麵向於(yu) 亞(ya) 馬遜的Prime會(hui) 員,阿裏京東(dong) 的“88VIP”和“Plus會(hui) 員”正是效仿的亞(ya) 馬遜。
Prime會(hui) 員向亞(ya) 馬遜繳納12.99美元月費,而亞(ya) 馬遜需要履行當日達的服務承諾。承諾許下了,那可靠的自有運輸網絡必不可少,為(wei) 此亞(ya) 馬遜構建起了龐大的海陸空綜合物流網絡。
(1)搶占航運市場,擴大貨運市場份額。
2015年亞(ya) 馬遜首次在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hui) 注冊(ce) ,開始涉獵航運業(ye) 務。2017年,亞(ya) 馬遜推出龍舟計劃,亞(ya) 馬遜中國子公司(北京世紀卓越快遞服務有限公司)向美國聯邦海事委遞交了海運業(ye) 務代理商的申請,注冊(ce) 成為(wei) 無船承運人,開始代理全球航運業(ye) 務,以拓展亞(ya) 馬遜的全球配送服務能力。
“如果我們(men) (馬士基)沒有做好服務,亞(ya) 馬遜就會(hui) 變成一個(ge) 威脅。”早在2018年,馬士基CEO施索仁就表達了對亞(ya) 馬遜等電商巨頭進入航運業(ye) 的擔心。如今這正在變成現實。
亞(ya) 馬遜推出龍舟計劃以來,投入數十億(yi) 元自建集裝箱船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集裝箱海運資源緊張,亞(ya) 馬遜更是加速構建自主可控的遠洋船隊。據報道,亞(ya) 馬遜近兩(liang) 年約訂製5000到10000個(ge) 集裝箱。
亞(ya) 馬遜龍舟計劃每月要運輸超過10000個(ge) 集裝箱,照此規模,亞(ya) 馬遜在跨太平洋地區海運公司中已經排名前五。
(2)前瞻布局航空業(ye) 務,與(yu) UPS一爭(zheng) 高低。
2015年亞(ya) 馬遜組建Amazon Prime Air航空公司(後改名為(wei) Amazon Air),前期主要從(cong) ATSG、Atlas Air和KalittaAir等航空公司手中租賃飛機,後期亞(ya) 馬遜開始購買(mai) 自有飛機投入運營。
目前亞(ya) 馬遜機隊規模已達95架,主要負責運輸高附加值的貨品,但與(yu) Fedex的650架飛機相比,仍舊存在一定差距。
2020年亞(ya) 馬遜在航空領域的支出超過61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60.5%。
(來源:亞(ya) 馬遜官網)
飛機數量增長的同時,航空樞紐規模也在增加。目前亞(ya) 馬遜在美國投入運營了42個(ge) 航空樞紐,以提高物流履約能力。
UPS花了20年才建成的物流網絡,亞(ya) 馬遜用不到10年的時間完成。目前亞(ya) 馬遜在美國擁有338個(ge) 倉(cang) 儲(chu) 中心、666個(ge) 配送站、80個(ge) Prime Now 樞紐、101個(ge) 區域分揀中心。
雖然亞(ya) 馬遜部分包裹的配送仍由UPS、Fedex和美國郵政來完成,但在其不斷拓展海陸空物流網絡的保障下,亞(ya) 馬遜對於(yu) 第三方供應商的依賴性正逐步減小,履約和交付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SJ Consulting Group數據顯示,2020年亞(ya) 馬遜自有包裹占比為(wei) 72%,高於(yu) 2019年的47%。
二、“主動不盈利”——亞(ya) 馬遜的長遠謀略
(1)營業(ye) 收入突破四千億(yi) ,淨利潤僅(jin) 三百億(yi)
賈西在亞(ya) 馬遜2021年第三季度業(ye) 績公布會(hui) 上表示,“在麵臨(lin) 短期利潤和長期客戶最優(you) 的抉擇時,亞(ya) 馬遜會(hui) 選擇後者”。
“主動不盈利”這是亞(ya) 馬遜的一貫作風,不論是貝索斯還是賈西都將本可成為(wei) 利潤的資金投入到業(ye) 務擴張上。
2016年到2021年,亞(ya) 馬遜的營業(ye) 收入從(cong) 1359.9億(yi) 美元穩步增長至4698.2億(yi) 美元,這意味著亞(ya) 馬遜的財務狀況良好,在過去幾年有足夠的實力實現盈利。
2021年淨利潤增長速度較上年有所減緩,淨利潤從(cong) 2020年第三季度63億(yi) 美元下降至2021年的第三季度的32億(yi) 美元,這是2017年以來最大的同比降幅。
一方麵是首页天9国际手机版投入的加大,另一方麵是實體(ti) 擴張支出。
作為(wei) 一家與(yu) 蘋果、穀歌相匹敵的首页天9国际手机版公司,亞(ya) 馬遜2021年首页天9国际手机版投入高達560.5億(yi) 美元,比2020年的427.4億(yi) 美元增長31.1%。
據Cowen估計,2020年和2021年亞(ya) 馬遜在物流上投入高達800億(yi) 美元,是前五年總和580億(yi) 美元的一倍多。
資金重新投入到了倉(cang) 儲(chu) 、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以減少對於(yu) UPS、Fedex、美國郵政等第三方供應商的依賴。
亞(ya) 馬遜的生意仍舊紅火,故去年7月貝索斯安心卸任,將他一手創建的亞(ya) 馬遜帝國轉交給賈西,開啟了他的太空逐夢之旅。
(2)亞(ya) 馬遜的智能物流投資版圖
亞(ya) 馬遜在智能物流領域的布局,除了前言所提及的自動駕駛板塊外,還包括機器人領域。
2012年,亞(ya) 馬遜花7.75億(yi) 美元收購了Kiva,將倉(cang) 儲(chu) 機器人技術帶到了亞(ya) 馬遜,大大提升了倉(cang) 儲(chu) 中心工作效率。
2017年,亞(ya) 馬遜收購無人配送車Dispatch,將該公司合並到Amazon Robotics部門,這一收購為(wei) 後續Scout的推出奠定了技術基礎。
2019年,收購Canvas Technology,這極大地擴充了亞(ya) 馬遜機器人兵團的規模,豐(feng) 富了倉(cang) 儲(chu) 機器人應用場景。
三、智能物流裝備——亞(ya) 馬遜的機器人兵團
(1)智能倉(cang) 儲(chu)
在智能倉(cang) 儲(chu) 方麵,亞(ya) 馬遜的機器人分揀倉(cang) 儲(chu) 中心是行業(ye) 的先驅。這裏不僅(jin) 有自主移動機器人來靈活搬運貨物,還有機器臂來抓取儲(chu) 物筐,通過員工、機器人的完美配合來實現上百萬(wan) 庫存的管理。
(自主移動機器人正在搬運貨物)
(Ernie機器人正在抓取貨物)
視覺算法、人工智能這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自始至終貫穿於(yu) 商品運營管理中。當員工接收到顧客訂單進行商品揀選時,載有目標商品的貨架會(hui) 自主移動到員工身旁,以商品重量科學分布以及易混淆商品不同框為(wei) 原則,用洋紅色的燈光提示員工此處不宜放貨。
(2)無人車
在地麵物流領域,亞(ya) 馬遜的無人配送車Scout是無人交付的重要一環。2019年1月,Scout首度亮相於(yu) 華盛頓州,為(wei) 亞(ya) 馬遜的電商平台配送包裹。
Scout並不依賴GPS,而是基於(yu) 傳(chuan) 感器和視覺算法來重建模型,可高度還原配送區的路況,更安全地躲避障礙物。
(無人配送車Scout)
(3)無人機
在空中無人交付環節,亞(ya) 馬遜自主研發了Prime Air無人機。該款無人機具備6個(ge) 自由度,可垂直降落和起飛。
雖然Prime Air目前尚未實現大規模運營,但亞(ya) 馬遜從(cong) 未停止想象。
2016年,亞(ya) 馬遜對外公布了一項名為(wei) “空中倉(cang) 儲(chu) 中心”的專(zhuan) 利。該專(zhuan) 利將巨型飛艇當作空中倉(cang) 儲(chu) 中心,並單獨部署無人機為(wei) 消費者配送商品。由於(yu) 空中倉(cang) 儲(chu) 中心可靈活移動,與(yu) 傳(chuan) 統倉(cang) 儲(chu) 配送相比,這一設想能滿足更大範圍的需求。
2020年,Prime Air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官方認證,這是亞(ya) 馬遜無人機商業(ye) 落地的又一裏程碑事件。
放眼國內(nei) ,阿裏、京東(dong) 、美團等互聯網公司在無人配送賽道上的布局也是一派繁榮景象。在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底層技術的驅動下,阿裏的小蠻驢、京東(dong) 的第五代智能快遞車、美團的魔袋20紛紛亮相無人配送市場。
可見不論是國外的首页天9国际手机版巨頭亞(ya) 馬遜,還是國內(nei) 的各家互聯網企業(ye) ,都高度看好智能物流的未來。但由於(yu) 安全、成本等因素掣肘,都未實現大規模的運營落地。
(作者:萬(wan) 萬(wan) )